随着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数据泄露事件频繁发生,然而,传统DLP技术在敏感数据管控方面却暴露出诸多不足,面对不断升级的合规要求,企业如何在不影响业务效率的前提下,实现敏感数据精细而高效的管控?
传统方式的局限性
传统DLP技术主要通过识别和监控敏感数据流动来保护企业信息资产,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,遭遇了诸多瓶颈:
数据识别难:企业内部文档类型繁多,如合同、研发报告、客户清单等,部分敏感文件难以被正确分类。
识别效率低:数据外发时,需实时对发送的文件进行内容识别,拖慢终端响应速度,影响办公效率。
管控粒度粗:跨部门共享策略“一刀切”,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。
审计追溯难:数据流向不透明,违规事件定位耗时费力。
联软文档标签:数据保护更主动
联软科技的文档标签能力,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,实现了数据保护从“被动防御”到“主动治理”的跨越。企业可根据自身数据复杂度、合规要求和技术成熟度,灵活选择DLP技术路径,或采用“标签+内容识别”混合模式,构建起多层次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。
智能标签引擎:精准分类标记海量数据
借助智能标签引擎,单个文档可多维度分类,并基于标签组合(如敏感度+部门+数据类型)制定动态策略。通过手动与自动打标双模式,确保数据标识的准确性。自动标签基于机器学习、文档DNA等技术强制打标,手动标签则允许用户在审批后自行修改标签。
场景化策略模板:灵活管控密级数据
策略管理中心提供场景化的策略模板,针对不同敏感级别的数据实施差异化的管控措施:
绝密数据:禁止外发、水印溯源、操作审计。
机密数据:审批流管控、访问日志留存。
秘密数据:免审快速流转。
公开数据:不做管控。
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数据泄露风险,同时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,让企业敏感数据管控更加游刃有余。
可视化监控平台:实时跟踪数据管理动态
可视化监控平台实时呈现标签分布、策略执行情况、风险事件趋势等数据安全状况,生成智能分析报告。
跨平台协同:强化数据安全防护
跨平台协同功能进一步强化了数据安全防护。通过与业务系统集成和透明加解密产品联动,确保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合规性。
价值效果
精准识别数据:企业数据海量且多样,文档标签能对不同类型、敏感度的数据精准标记,如将财务报表标为“高敏感”,市场调研报告标为“一般敏感”,便于系统精准识别和管理;
提升检测效率:标签使系统能快速定位和分析特定数据,大幅提升检测数据异常活动和潜在泄露风险的效率,降低误报和漏报率;
优化数据管理:帮助企业满足行业法规和监管要求优化数据管理同时,让企业清晰了解数据分布和使用情况,提高数据管理整体效率;
提高员工安全意识:避免无意识泄密风险,用户很清晰知道文件密级及分类的变化。
实践案例:数据安全与业务发展的双赢
近期,某头部ODM企业采用“试点先行、逐步推广”的策略,结合自身业务场景进行定制化部署,最终实现了数据安全与业务发展的双赢。目前,联软文档标签能力已在金融、制造、医疗、央国企等行业受到广泛应用,成为企业数据安全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环。